杠杆买股 《中国新质金融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4年)》在京发布 业内专家热议新质金融
发布日期:2025-04-23 21:57    点击次数:123

杠杆买股 《中国新质金融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4年)》在京发布 业内专家热议新质金融

  4月18日“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研讨会暨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成立发布会”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杠杆买股。

  会议由首都金融服务商会主办,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心、新世纪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学术支持。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北京市委金融办一级调研员聂晓辉、首都金融服务商会会长刘光军、首都金融服务商会监事长苏长华、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顾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心主任高伟、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渤海证券股权融资总部负责人张可亮等有关领导、专家以及机构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赋予了新的使命。新质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的新型金融形态。它通过融合数字技术、重构金融生态、优化资源配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支持。

  首都金融服务商会会长刘光军致辞时表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首善标准”重构金融价值为坐标,成立了“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未来专委会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搭建起金融机构、企业、科研院校等多方沟通合作的桥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探索新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成立揭牌仪式)(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成立揭牌仪式)

  保险作为新质金融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指出,保险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能简单以社会责任、道德标准来衡量,保险行业要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适应科技创新特点,适当延长考核周期,提高保险公司投研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会议上举行了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并在国内首次发布了《中国新质金融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4年)》,这份报告旨在推动新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报告由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牵头组织,首都金融服务商会、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心、新世纪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联合发布,新华社中国财富网作为特邀媒体支持。据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深化合作,全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新质金融服务规模突破12.3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提升至16.8%,增速连续三年超30%,区域协同加速,中西部新质金融资源占比从2020年的7%提升至2024年的21%,但“领域冷热不均”、“区域发展部均衡”以及“监管适配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报告还认为,2024年是新质金融从“政策驱动”转向“系统重构”的里程碑,展望未来,新质金融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监管优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有效破除制约新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全面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最终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与会专家学者对该报告的发布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人工智能浪潮下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和挑战”等新质金融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在发言中指出:新质金融的本质是制度创新,需以三大保障为基础:一是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二是打造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明确技术透明度、数据隐私权等法律边界,防范技术垄断风险。新质金融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土壤培育和上市公司的先锋引领,资本市场是链接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核心枢纽,更是新质金融创新的试验田和策源地。

  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顾雷说:“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新质生产力浪潮,不仅表现为科学技术创新性突破、生产要素合理性转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更体现在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金融服务的精准提供以及金融风险的全面把控,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趋势,开发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不断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认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一方面,金融机构需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需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的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认为,在 AI时代,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服务模式,以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地手段,助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人工智能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解决,大模型算力水平、数据质量与管理水平、人工智能交易合规问题等,对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际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我国当前的状况和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渤海证券股权融资总部负责人张可亮认为新质金融重在创新资本,建议国家推出资本政策,核心目标在于重构资本市场生态,促进资本的形成,尤其是创新资本的形成。

  与会专家认为,金融既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既有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金融业要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合规为保障,推动 AI 与金融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尽管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在融资结构、风险管控、政策协同等方面持续优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主任顾炜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快人工智能等科技引入应用促进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特别是构建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智能体),创新产品和服务、渠道、风险管理、运营等,构建虚实互融的金融元宇宙;二是着力于基于风险的两大精准匹配,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堵点,优化提高以货币资金配置为中心的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三是要关注和研究数据资源和数字生产方式的新特征,以及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体系的重构,把握未来趋势和新机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秘书长张永会表示,在技术进步推动下,金融领域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模式到现代化的深刻转型,新时代的金融将呈现“传统金融”与“新质金融”双轨并行的新局面。未来专委会将秉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聚集新质金融生态圈优质资源,以《中国新质金融服务能力发展报告》为抓手,围绕“科技+产业+金融”链条,联合研究机构、地方政府、高新园区、社会组织和优秀企业以及权威媒体等,多方携手合作,共同搭建新质金融服务生态平台;构建“智库+标准+人才+平台+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开展调研、报告、论坛、沙龙、访谈、成立新质金融家私董会等一系列工作开展,推动新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杠杆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