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股票配资 “果链”时代终结?华为三折屏手机背后,国产供应链支楞起来了
发布日期:2024-11-23 22:59    点击次数:99

辽阳股票配资 “果链”时代终结?华为三折屏手机背后,国产供应链支楞起来了

从周度成交数据来看,本周日均成交23.5万吨,环比上周提高2万吨。今年成交释放拐点较往年提前两周左右,因此成交量向下的拐点也将较往年有所提前,预计在10月初。

华夏饲料豆粕期货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的内容显示,基金管理人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募集方式为投资者可选择网上现金认购、网下现金认购两种方式认购本基金。本基金的募集期限不超过3个月,自基金份额开始发售之日起计算。本基金自2019年9月6 日至2019年10月11日进行发售。如果在此期间未达到本招募说明书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可在募集期限内继续销售,直到达到基金备案条件。基金管理人也可根据基金销售情况在募集期限内适当延长或缩短基金发售时间,并及时公告。募集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其他投资人。

如果说,果链、特链,是中国人为国外品牌做嫁衣。

这一次,终于轮到中国人为中国自己品牌做嫁衣了。

相信关注消费电子的人都注意到,在9月这个传统的销售旺季,今年的头条已经易主了。

人们的目光不再紧盯乔布斯的苹果,而是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

前有超600万人预约,不少人嘲笑,看吧,等开售那天肯定打回原形。

华为自己也相对谨慎,原本流传的备货只有50万台,看到预定人气如此之高,也只是“畏畏缩缩”地调到100万台。

结果,9月20日开售首日,10点08分开售,10点08分售空!

资本市场多家个股,也掀起连续涨停潮:

深圳华强17天涨停16个板

科森科技走出10连板

凯盛科技7天5板

常山北明8天5板

……

深圳华强17天16板,截至9月6日收盘

暴涨的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华为概念。

这标志着,继昔日“果链”辉煌缔造财富传奇之后,以“华链”为代表的又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淘金圣地应运而生。

更令人振奋的是,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国产率达到了90%以上。

国产手机要看日韩供应商脸色吃饭的日子,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

国产化率90%

中国手机,正经历从品牌自主化,到供应链全面国产化的深刻蜕变。

五年前,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问世。彼时,华为手机内含的镜头、铰链、OCA胶、偏光片等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于日韩厂商。

比如摄像头离不开索尼,射频(RF)离不开村田、高通,面板在此前也一度被三星、LG占领。

而且国际厂商往往不会把最好的产品卖给我们。面板市场有个说法:

顶级的屏幕:三星自用。一流的屏幕:给苹果用。一般的屏幕:给国产用。

五年过去,华为发布“全世界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全世界最薄的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背后的中国元素,却占到了——

90%以上。

这并非夸大,华为Mate直板机系列早有先兆,中日媒体拆解数据显示:

2019年,华为发布的Mate 30国产化率为30%,Mate30(5G版)为42%;

2020年,Mate 40 E国产化率为56%;

2022年的Mate 50系列国产化率达到72%;

2023年的Mate 60系列国产化率更是高达90%。

拿去年满血回归的华为Mate 60系列来说,不仅电池是国产的,显示面板是国产的,就连芯片从材料、设备、制造都是国产一条龙服务。

央视爸爸亲自出场,请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以及海外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副主席哈彻生等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以专栏的形式对Mate 60 Pro麒麟芯片进行解读,排面拉满。

如今,国产化的故事,再次延续到Mate XT身上。

尽管目前为止,华为并未公布此次新机背后的具体供应链。但是业内人士科技先生创始人柳华芳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透露:

“国产供应链和国产手机厂商深度绑定,前沿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比较快,技术迭代速度更快。华为旗舰包括三折叠手机的中国元素是 90% 以上,基本上能够做到全国产化供应链替代了。”

CNMO科技创始人于忠国同样提到,“华为在零部件国产化上相当高”,此次三折屏供应链有些“不太方便说”,但是“一些核心的,甚至包括摄像头传感器这些都是使用的国产供应商”。

也正因如此,背后的国产供应链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拿科森科技来说,原本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61亿元,愣是因为其铰链组装业务被列入华为折叠屏概念股,走出了10连板行情——

“吓”得公司连续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目前股票价格已经严重背离公司基本面,存在过度非理性炒作风险。”

不过,科森科技之所以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与其说是因为“华链”,更具体地说是因为其铰链组装业务。

据集微网统计,华为在A股的供应商企业数量就超过了500家,其中与智能手机相关的预计超过100家。

为什么偏偏科森科技格外亮眼?

原因在于,对于此次发布的三折屏手机而言,最大的难点,就来自于两个:

一个正是铰链,另一个则是屏幕。

一条“链”

从二折到三折,华为三折屏手机,到底难在哪里?

看似只是多了一块屏,但要实现“奏折”般的体验感,离不开一个关键部件:铰链。

所谓铰链,又称为MIM转轴,是连接折叠屏手机外壳的关键部件,负责支撑和引导屏幕的开合。

好比你手里拿了一本很厚的书,要能够轻松地打开、合上,又不会突然散架或者无法完全闭合,那就需要一个“粘合剂”。而且这个“粘合剂”不能多涂,也不能少涂,要让每一页都“雨露均沾”,否则部分纸张就会出现问题。

这个铰链,即“粘合剂”。

铰链有多重要?

业界大佬三星,就曾差点因为铰链设计不足而马失前蹄。

2019年2月,三星在产品发布会上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但这场发布会,实际推迟了近半年之久。

原因在于,产品发售前,测评机构的手机,不约而同地“坏了”——屏幕破损、起拱、分层,U型转轴甚至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进灰问题。

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铰链机构设计缺陷导致挤压屏幕而产生。

这一问题直到新机在韩发布2个月后、在美上市前一周,依旧频频出现。三星不得不停售,并继续对铰链进行技术改进。

后来,铰链又增加了两个卡链,可供进行20万次翻折,相当于每秒开合一次,持续超过55个小时。

这段由三星走过的弯路,也证明了铰链的质量直接关乎屏幕的使用寿命、开合手感、折痕深浅、轻薄程度。终端厂商要实现折叠屏手机量产,必须重视铰链的设计。

华为三折屏手机,对比此前折叠机最大的不同不止是是多了一折,而且一个是内折,一个是外折。

远川科技评论统计,放眼业内,三星、荣耀、小米、oppo、vivo的绝大多数产品使用的都是内折方案,因为内折屏在折叠状态下不需要铰链支撑!所以内折的铰链设计结构,就很简单了,成本,也就小了不少。

但是要实现三折,就绕不开“外折”,因为“双内折”的话,手机就会厚得令人却步。而华为则是业内唯一一家、过去五年连续在外折叠转轴技术上坚持投资的厂商。

那么被华为坚持投资的铰链供应商到底是谁?

根据“华尔街见闻”透露,这款三折叠的三屏铰链结构件供应商大概率为逸昊金属。与科森科技的铰链组装不同,结构件是更为核心的材料。

资料显示,逸昊金属成立于2014年,至今仅十年。但在2021年,逸昊金属就被纳入了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这说明逸昊金属在细分市场中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除此之外,近年来,华为、OPPO、VIVO、华星光电、京东方、维信诺等中国企业还都积极布局相关专利。艾瑞咨询显示,在折叠屏手机元年的2019年,中国折叠屏铰链相关专利相较上一年,大涨103%。

专利的大幅上升,集体将国产折叠手机铰链自主化,往前推了一大步。

图源:艾瑞咨询

只是,当越来越多的“运水人”开始自己生产水,曾经的“挖井人”,便多少有些不高兴。

中韩企业因为铰链专利问题,就屡次对簿公堂。比如2022年,三星就曾以“不具备新颖性及创造性”为由,对东莞劲丰电子有限公司的“一种新型翻转组合结构”(专利号:201620023556.7)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不过这一请求在去年得到审定,结果是并没有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

一块“屏”

至于手机显示屏,过去确实很难。

最经典的案例,便是雷布斯的故事。

2015年,刚宣布“小米手机国产第一”的雷军,不久便遭遇创业“至暗时刻”。

原计划在当年6月上市的“小米5”,直到次年2月,才从工厂出货。“整整半年内,小米商城上显示有10款手机,但只有一两款有货。”

背后原因, 正是三星断供AMOLED显示屏。

后来发生的故事流传甚广:呼风唤雨的创业教父雷布斯,不得不乘坐着经济舱到达韩国仁川,四次拜访三星总部,在饭局上喝光5瓶红酒,只为这一块屏。

一转眼,8年过去,历史性的一刻出现了:

中国企业,集体坐上了全球智能手机OLED显示屏的头把交椅,终于把三星拉下马。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显示屏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显示屏出货量中所占份额达到了50.7%,成功超越了长期占据首位的韩国。

这样的故事,同样发生在细分的折叠屏领域。DSCC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京东方的可折叠面板的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2019年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问世,用的就不再是三星,而是京东方。

这一次,华为三折屏手机背后的屏幕供应链,根据行业人士透露,同样是京东方独家供应LTPO OLED屏幕。

和铰链一样,此次的屏幕相较之前,都需要兼顾“内外折”带来的挑战。

“远川科技评论”提到,对应到手机的结构设计,内折需要解决“挤压”带来的折痕问题,更考验屏幕寿命;外折则需要强化屏幕材料的耐拉伸性和耐弯折性。

普通人看到的,是一块薄薄的屏,但实际他是一个“集合体”,犹如千层饼一般,叠加了N层材料。

每一次对外“撕扯”和对内“挤压”,都在考验各层材料的稳定性。稍有不慎,屏幕即可能出现断裂、脱胶。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京东方每年将营收的7%左右投入到研发中,并将年度销售收入的1.5%用于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

近年来京东方的营收都是千亿级别,这意味着,光是投入到研发中的资金便有百亿规模。

京东方近年营收,图源:广发证券

高成本投入下,京东方在2022年,就已创新研发出f-OLED柔性“N”形折叠显示技术,支持在一块屏幕上既能实现内折,又能实现外折,内折R3水滴型折叠寿命达20万次,外折R5折叠寿命达10万次。

截至 2023 年,京东方柔性OLED相关专利申请更是超3万件。

当然供应链创新的故事背后,还是要感谢国产手机的集体助力。

余承东曾公开表示,华为的确正在有意扶持国产供应商团队。遥想2019年华为用京东方时,便遭遇了不少骂声,因为彼时无论是技术上面,还是量产良率方面,京东方都和三星有一定差距。

只是,没有市场的支持,何来今日技术的进步呢?

头豹研报显示,当前,中国可折叠OLED在技术如低温多晶硅(LTPO)、触控薄膜封装、无偏光片技术(COE)、120Hz可变刷新率、峰值亮度、 超薄折叠玻璃以及减少折叠褶痕等,都有了显著突破。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国产的折叠屏技术,将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结语

古人云,江山代有才人出。三十年前,国产手机市场还过得异常紧张。

TLC、康佳、波导等一线国产手机大厂,都面临着无法完成预定生产任务的风险。

而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LG前五大巨头,从容不迫,因为他们拥有自我研发实力和核心部件技术,并能够以规模取胜,获取核心供应商的青睐。

康佳一位市场人士说,一场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元器件缺货危机,让国产手机厂商真实感受到了日韩等国供应商的“底气”。

三十年后,中国手机市场不仅品牌自主化,市场份额也直追国际厂商。

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为:

苹果,17.3%

荣耀,17.1%

OPPO,16.7%

VIVO,16.5%

小米,13.2%

除开苹果外,全为国产品牌。放眼全球市场销量前五,除开苹果和三星,另外三家也都是中国企业——小米、OPPO、传音。

华为在去年卷土重来后,今年上半年更是以17.5%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

这背后,是国产终端商和供应商的共同发力,只有抱团做大,才能规模取胜,“以大获利”。既降低整体成本,也通过占据市场为营收打下基础,从而获取研发资金向更高的技术壁垒进军。

如此,中国制造,也才能真正变为中国创造。

而这样的故事,我们还需要更多。拿柔性OLED屏幕而言,上游的柔性基底、有机材料、无机半导体材料等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国产化率依旧较低。

这注定辽阳股票配资,会是一场持续攻坚战。